还不赶快来体验!!!
天启七年的时候,崇祯刚刚继位,听说了刘宗周的大名,便赶紧让人将刘宗周叫了过来,崇祯见到刘宗周之后,便向他请教治国之术,刘宗周说的话可以总结于三个字“正人道”。
崇祯一听顿时无语了起来,但还是让他入朝为官,刘宗周饱含热情,希望能够大施拳脚,刚一上朝就进了一道为奏折,上《面恩预矢责难之义以致君尧舜疏》,希望崇祯“超然远览,以尧舜之学,行尧舜之道”。
但崇祯认为这是迂阔之言。崇祯求治心急,人才、饷粮、流寇、边患等常萦绕在心,希望群臣能拿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。
刘宗周却认为这些都是刑名之术,近于功利,人主应以仁义为本。因议论不合,他只作了一年顺天府尹,就告病回乡,与陶爽龄成立“证人社”,会集同志讲学。
而刘士生更是深得自己刘宗周的真传,如果说刘宗周是一个愤青中的喷子,那刘士生就是一个正规的愤青。
当天被人告知皇上要收取商税的打算,刘士生立即蹦了起来,想到自老师连皇上都敢喷,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。
刘士生自以为是一个大儒,所以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,他决定做个大的动作,想了半天,最后把目光放到了凤阳帝陵的上面。
凤阳帝陵里面埋的谁?大家谁不知道,只要有人在这里找事,恐怕皇上会第一时间知道,而且会马上来到这里,向祖宗请罪。
刘士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,连忙让人把自己的学生全部召集起来,最后带领着一群人,浩浩荡荡的向孝陵赶去。
路上他的学生还大张旗鼓的拉拢人,最后凤阳城内的大部分儒生都跟了上去,一时间整个孝陵附近,可以说是人山人海,大家都在讨论着刘士生的刚正不阿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