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不赶快来体验!!!
一言以蔽之,不给足甜头,康熙怎么可能同意进行大沽口的海外贸易呢?
大清的开海和禁海,从来都是和面对的军事形势,息息相关的。
雍正刚登基之时,禁了几年海,结果西边连续打了几场大败仗,国库都打空了,又被迫开了海禁。
乾隆朝的禁海,那是因为,西部的准噶尔汗国被灭了,继续进行海外贸易,担心汉民跟着洋鬼子们,学坏了。
玉柱的搞法,本质上,是和康熙各取所需。
康麻子充实了内库,有钱和准噶尔汗国打仗了,这是朝廷最优先的需求。
玉柱顺势培养了本土的造船匠,锻炼了造炮的小队伍,训练了海外贸易的团队,比如说,船长、大副、舵手和水手们等等。
科技树,只要持续性的攀登下去,迟早会开花结果的。
玉柱要走的时候,康熙又问他:“海船回程的时候,运什么回来?”
“当然是运粮食了,南洋诸国一年三熟,粮食不值钱,咱们大量购买回来,通州的户部仓场也可以更充实一些。”玉柱明知道,这个搞法很不经济,却因为康熙就爱这一口,他也就只能捏着鼻子,说的振振有词了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