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不赶快来体验!!!
边想着,便被商人引着来到了提卤的地方。
几头牯牛拉动着沉重的卤桶,将黑乎乎的盐卤水从数百尺深的井下提出来。
旁边几个科学院派过来的人,正在那和当地的一个工匠交流,在研究蒸汽机取代牯牛后如何配套。
这些井卤沿着已经铺好的管道,流向了远处的天然气井,在那里统一进行煎煮。
实际上在刘钰准备策动川南盐政改革之前,这种模式已经逐渐挤得那些自产自煎的小盐井户快没活路了。
浅层的井出的盐也不好,而且他们也打不起天然气井,只能烧柴烧煤,实在争不过这些两淮的失败者。
牛从昀在台湾、鲸海、苏南都见过类似的大型作坊,知道这些大型作坊的优势。
站在一个朝廷官员的角度,搞激烈的兼并和地租改革,可以方便朝廷加强对井盐的管控。
站在一个读书人的角度,不去看那些地主的哭嚎、小生产者的悲歌,可以压一压盐价,从而使得许多“宁口淡”的百姓,吃得上盐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