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943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(上) (6 / 11)

还不赶快来体验!!!

        大顺的贸易是真不知道怎么才能搞出来逆差,海商们也不想这样——这对海商来说甚至不是一件好事,去欧洲装满货、回来的时候除了白银基本空着船,这一来一回是一买一卖,还是只卖不卖,利润区别可就大了,问题是海商们想了半天不知道回来的时候带啥——但反过来的好处就是大顺不需要搞那种麻烦的以物易物的交易,直接用钱做中间媒介,而不是买办阶层做中间媒介。

        单单是这一点,南洋这边的利润,大顺就比荷兰高出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印度、波斯方面的利润,还要“感谢”荷兰人这几年打开的胡椒市场。

        刘钰一直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十七人委员会,也就是赶上了时代的风口,猪都能上天的时代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决策能力而言,但凡有点决策能力,也不至于导致巴达维亚甘蔗园无序扩张导致的华人反抗。

        胡椒问题也是这样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二次英荷战争,因为航线被掐,导致欧洲市场的胡椒供小于求,价格暴涨到1.1弗洛林一斤。

        十七人委员会一看,这价格不得赚飞了呀?

        于是下令巴达维亚,使劲儿囤胡椒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