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

关灯

第533章 荷兰人也会以史为鉴 (3 / 7)

还不赶快来体验!!!

        但荷兰人仍旧舍不得给长谷川藤正一点贿赂,因为他们当时的贸易点在平户,不在长崎,觉得给钱贿赂不合算,没有长久回报。最终长谷川藤正收了西葡两国的钱,出面略加手段,准备把审判地从平户挪到江户,以隔绝英荷两国的影响。要不是关键时刻有人跳反举报作证,差一点就功亏一篑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比如天启年间在福建行贿,非要逼着受贿的官员写欠条。这倒也能理解,方便报账,毕竟是公款,但问题是求官员办事,事没办成,居然拿着欠条去讨债要钱!自此之后,闽粤海边官员的潜规则就是不收荷兰人的钱,事也别想办,卡不死你,老子走南闯北当了这么多年官,就没听说过收钱办事办不成还往回要的,这个潜规则一直持续到大顺这边允许荷兰上岸贸易。

        商人的眼界总是短一些,或者这也是股份制公司的弊端,必须要盈利,付出必须要有回报、能省钱就要省钱,否则对股东没法交代。

        靠着贸易先走一步的荷兰,虽有过海上马车夫的黄金世纪,可也仅限于此了,终究缺乏大的战略眼光,行贿都抠抠索索的人是没大出息的——要么做个正直的人不行贿,要么行贿的时候别老琢磨着办不成事还把钱要回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不是行贿的问题,而是十七人委员会是否会为了“治不病之病”,往巴达维亚增兵、增军舰,就因为大顺可能会打东南亚、但也只是可能而已?

        不一样,但本质都是花钱、办事。问题是行贿去办事,办不成还能去要债;可增兵之后,并无事发生,这钱从哪要回来?找提意见的瓦尔克尼尔要吗?

        而且这个建议本身,也是出力不讨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增兵,导致大顺不出兵,那么他这个总督也就当到头了。股东们会斥责他“花费了股东们的金钱去加强巴达维亚的地方力量、而对整个公司的盈利毫无价值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已经不是那个一百多年前锐气进取、虽然有点抠门、但却披荆斩棘无所畏惧的东印度公司了。而是一个无数股东盯着分红、任何政策都可能影响股东不满的腐朽的东印度公司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