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不赶快来体验!!!
《春秋》历史已经快要进入尾声了,一代代的风华绝月,一场场的勾心斗角,高潮迭起,发人深思。
鲁定公元年,公元前509年,当《春秋》历史进入二百一十四年的时候,酷热的夏天,让已经死在国外的鲁昭公得尸首,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,尸体总不能老是放在外面,无论这个鲁昭公是多么的荒唐,死后回归祖宗的墓园,才是重中之重,也是新上任君王首先要办的大事。
否则,一个没有父亲祭奠的上位仪式,也是无法渡过的一届缺憾。于是鲁国的“三桓”之一,叔孙氏的叔孙成子决定亲自从晋国的“乾侯”,迎接鲁昭公的尸体回来了。
临行前,和鲁昭公斗到现在的季平子,对叔孙成子说:
“跟随鲁昭公流亡的忠臣子家懿伯屡次的与我交谈,没有不说到我的志向和心里面的,我准备与他一起执掌鲁国的政权,你一定要留住他,多听听他的意见。”
叔孙成子到了“乾侯”以后,想找子家懿伯谈谈,但是跟着鲁君一直流亡的子家羁(懿伯),却避而不见叔孙成子。
为了能够避开与叔孙成子的见面,子家懿伯改变了自己到鲁昭公灵前哭丧的时间,就等于错开了与叔孙成子见面的机会,叔孙成子多次求见子家懿伯,都被拒绝了,子家懿伯传话说:
“我当年跟着鲁昭公流亡的时候,还是你爸爸叔孙昭子在政的时候,并没有见到过你,就跟着国君流亡了,后来虽然你爸爸为了国君绝食而死,但是你还没有得到国君的任命,你身份如何,无法确定,所以我不敢见你。”
叔孙成子就派人对子家羁(懿伯)说:
“这次鲁君流亡的事件,实在是因为鲁君的儿子公衍和公为的错误,是他们没有让鲁国的群臣,来侍奉我们的国君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